大禹受封于此,称夏邑或夏国,亦称虞国
夏启即位于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后迁都
夏少康中兴,又建都于少康城

仍为夏邑,商汤封夏禹的后裔于此

西周

武王封卫康叔于康

春秋

属郑国,称栎邑

战国

韩景侯国建都于此,称阳翟

属颍川郡,郡治阳翟

西汉

韩王受封,都阳翟,翌年迁都,复为颍川郡治

新朝

天凤元年,改颍川郡为左队郡

东汉

复改为颍川郡,归豫州,郡治阳翟

三国

阳翟属魏
黄初元年,改属豫州部,河南郡,为阳翟县

西晋

属司州部河南郡

东晋十六国

阳翟县改为阳翟郡,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和燕

南北朝

初,属南朝刘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
北魏孝昌二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两郡
东魏兴和元年,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两县,均属阳翟郡

开皇三年,废阳翟郡,属襄城郡,隶汝州
大业元年,黄台县并入颍川县,隶属豫州部襄城郡

武德三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复置康城县
贞观三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
龙朔二年,归河南府洛州
会昌三年,复归许州颍川郡

五代十国

后梁时代,属许州匡国军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属西京许州忠武军

阳翟县属颍昌府
靖康元年,归金管辖,名称多变,建置归属复杂

金天会八年,阳翟设颍顺军
大定二十二年,颍顺军升为颍顺州,属南京路,设阳翟县为附郭县
大定二十四年,因境内有钧台旧址,颍顺州更名为钧州

沿钧州建置,治阳翟 至元二年,隶郑州的新郑、密县,改属钧州,领三县

初,仍为钧州,属开封府
洪武元年,撤阳翟县,领新郑、密县两县
隆庆四年,新郑划出,仅领密县
万历三年,避皇帝朱翊钧讳,改为禹州
崇祯十六年,设均平府,辖二十七县,改禹州为均平县

顺治二年,仍设禹州,归开封府
康熙元年,密县隶开封府,禹州不再领县
雍正二年,升禹州为直隶州,领新郑、密县
雍正十三年,归许州府
乾隆六年,复归开封府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废州为县,隶豫东道
民国三年,隶开封道
民国二十一年,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三月,在禹县、密县交界成立中共河南(豫西)区党委第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在城北一带设禹北县
四月,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
七月,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
民国三十七年,在许昌县、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仍设禹县
1949年5月,隶许昌专区
1986年1月,隶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市(县),计划单列